政策红利激发向新活力

鄞州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浙江工人日报 2025年07月18日

  李保军转型为自动化产线操机工。

  本报讯 通讯员张文胜、黄玺铭、翁晓东报道  日前,宁波精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精华股份”)装配车间员工李保军下班后,开始研读专业教材,备战下月企业组织的电机制造工高级工等级认定考核。若顺利通过,他不仅可获得政府2000元一次性奖励,还能每月享受企业的岗位补贴。

  这笔“技能增值收益”对李保军而言意义非凡。两年前入职时,他还是手工装配线上的普通工人,如今已转型为自动化产线操机工,每月增收500元。“技术提升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李保军信心十足地说,自己下一步要冲技师,以后还要考高级技师。

  在精华股份,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公司总经理徐金尧说:“企业去年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后,开展了两次认定工作,已有72人参加高级工的认定考核。今年首批报名就达90人,员工们非常积极。”此外,企业还将车间管理岗选拔向中高级技能人才倾斜,“技高者上”已成用人导向。

  这种良性循环正是宁波鄞州政策设计的初衷。作为制造业大区,全区技能人才缺口长期存在。企业常陷入“既缺熟练工,又怕培养完就流失”的困境。此前出台的《鄞州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直击痛点:引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企业每年最高可获6万元补贴;开展校企合作,每成功培育一人,企业就能获600元补助,一年最高可达3万元;新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企业一次性可获2万元奖励……这套组合拳使企业育才成本下降约30%。

  政策红利已快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全区新增技能人才2.01万人,比前年增加9.23%。近日,鄞州区人社局向精华股份等44家企业发放首批补助金131.62万元。

  与此同时,鄞州区总工会也健全工匠全链式成长选拔体系及完善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如深化“职校组织联盟+企业实训基地”的一体化培训模式,开办“大师工匠班”“金蓝领实训班”“技能精英培育班”等,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开发“鄞匠”成长营数字化平台,搭建工匠学习、交流、提升、发展的“线上家园”,至今已组织网上技能培训56场、2万多人次参与学习。

  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也是受益企业之一。在生产车间,刚通过机修钳工高级工认定的张红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她说:“现在除了技能提升,工作也干得更带劲了。排查故障更快了,工资条上也多出好几百元。”

  这家拥有300名一线工人的企业,将技能等级与薪酬严格挂钩。随着新能源汽车底盘业务拓展,其自主认定工种将从1个增至3个。“政策红利让员工考证热情高涨,”副总经理纪炎展示着贴满培训照片的文化墙说,“去年有30名员工自愿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通过了首批评定。”

  鄞州的育才“方程式”还远不止“经济账”。技能人才既可参评“鄞州工匠”等荣誉,还享有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专属礼遇。这套“职业发展+物质激励+社会尊重”的立体培养体系,正铸就“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

浙江工人日报浙工会 02政策红利激发向新活力 张文胜 黄玺铭 翁晓东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