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赛中,选手们大展身手。
本报讯 记者任杰 通讯员黄松雅报道 “之前在家做过几年针线活,有点缝纫基础,工会在厂里办的培训班让我把手艺练得更扎实了,现在比完赛直接上岗,这技能真派上用场了!”近日,在景宁畲艺坊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称“畲艺坊”)的生产车间里,沈小梅一边麻利地车缝布料,一边感慨道,那场由景宁县总工会主办的缝纫工技能竞赛,让她从待业状态走上工作岗位,另有11名参赛选手也顺利与企业“牵手”。
求职者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人难,这是就业市场的“双向尴尬”。如何破题?景宁县总工会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探索将传统的技能竞技赛场“搬”进存在招工难的企业,让赛场成为人才“筛选场”和就业“直通车”。
竞赛信息通过覆盖全县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层层传递。沈小梅正是通过社区工会干部了解到情况:“她们知道我平时会缝缝补补,特意告诉我厂里要办比赛招工,还有免费培训,我就报名试试。”
为让有基础的选手更贴合企业需求,景宁县总工会在竞赛前三天,依托畲艺坊生产车间办起了“精进班”,企业抽调老技工盯着细节教。沈小梅说,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她以前摸索的“野路子”规范了,连车缝的直线都比以前直了两毫米。
竞赛现场即工作现场。30余名经过培训的选手在畲艺坊车间同台竞技。缝纫机声响成一片,选手们按照工序要求,裁剪、缝纫、收口……最终,包括沈小梅在内的12名选手技能达标,当场与畲艺坊签订就业意向书。
“留下的原因太实在了。”沈小梅笑着说,“本身就会点缝纫,这里的活儿上手更快,公司货源稳定不担心没活干,车间新换的工业空调还特舒服,感觉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准备的!”
丽水市劳动模范、畲艺坊负责人徐丽媛对此次竞赛效果非常满意,“这次竞赛太及时了,选手们制作的靠枕就是我们日常生产的产品,技能水平在赛场一目了然,签约的优秀选手上手就能干活,大大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题,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竞赛只是载体,提升技能、服务产业、稳定就业才是根本目标。”景宁县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彭伟明说,此次探索既让有基础的劳动者精进了手艺,又帮企业精准招到了“能上手”的人,实现双赢。未来,工会将持续聚焦竹木加工、精密制造、乡村农文旅等县域特色产业,深化“培训强基础、竞赛验真章、签约即上岗”的一体化机制,为景宁共富之路锻造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