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宋韵

浙江工人日报 2025年07月18日

  ○徐妮

  赏荷观莲古来有之,大约魏晋南北朝时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观荷习俗,是广泛流行于江南水乡的雅趣盛事。南宋定都杭州后,荷景成为宫廷、宅院的重要园林景观,引得无数文人雅士前往观赏。

  又是一年盛夏荷开时,我恰好在杭州,于是就到西湖边走走看看。

  未到湖边,先从树缝里捕捉到了荷的身影。绕过大树,一大片荷塘瞬间扑面而来。绿茵茵的莲蓬间,几株粉嫩嫩的荷花昂着头立于水中。微风拂过,荷花轻轻摇摆,宛如几个少女穿着莲蓬裙在跳一支明快的芭蕾舞。望向远处,开阔的湖面延伸,衔接起了青山勾勒出的天际线。

  沿着湖边一直走到断桥上。远远望去,湖边的荷花层层叠叠,袅袅婷婷。只叹距离太远,无法一睹荷花的真容。不如坐船到湖里去,摇舟沐风,吟诗赏荷,岂不更好?

  正要乘船之时,恰遇三个学生模样的少年,我们便组队乘船。船只缓缓靠近荷塘,方才看见,有的荷花含苞待放,惹人怜爱;有的已然盛开,娇艳动人。其中一朵硕大的荷花开得正灿烂,仔细瞧去,花蕊清晰可见,那纤细的花蕊像精心雕刻的工笔画一样,在荷叶的衬托下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旁边有一艘小船徐徐靠近,船上的人纷纷探着头,兴奋地举着相机。荷叶仿佛被人们炽热的目光看得害羞了似的,借着风卷曲起来,遮挡住了半边容颜。

  这时,“哐当”一声,两艘小船的船尾不小心轻轻碰了一下,大家互相看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一刻,李清照乘舟的一幕跃然眼前:“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我,就像李清照笔下被惊起的鸥鹭,另寻一处宁静。

  船只慢慢靠岸。我暂别喧闹,从白堤路走到曲院风荷,在房屋与大树的掩映中,这里更像是一处与世无争的后花园。

  我倚在长椅上休憩,只见两只麻雀蹲在岸边,翘动着小尾巴望着荷花。其中一只从堤岸飞到莲蓬上,扭动着小脑袋,再跳到莲藕下啄几口湖水,而后又飞了回来。水面上,鸭子们悠然自得地游弋,缓缓深入荷丛中。偶尔,有蜻蜓点下水面,随后扇动着翅膀飞向荷塘深处。恰似杨万里笔下的《小池》,眼前的画面皆是诗,诗里的意境又尽在眼前。被人称作“荷痴”的杨万里,赏荷、咏荷、食荷,并以“荷”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荷”诗。他的诗中,荷花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或娇艳欲滴,或清新脱俗,或含蓄内敛,或奔放热烈。西湖的荷,站着看,坐着看,走着看,乘船看,真是看不尽,赏不够呀!

  穿过孤山公园的小径,意外遇见另一番胜景!一望无际的荷花,在阳光下欣然绽放。真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景象。一对夫妇站在湖畔合影,他们深情对望,定格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同样是游览西湖之时,苏轼于其《江城子·江景》一词中,落笔“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此句简约至极,却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画面。苏轼用荷花来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纵使时光流逝,美好的事物仍能留下其独特的韵味,如同他起起伏伏的人生,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坚定。

  李清照的荷,是青春的记忆,是少女的无邪;杨万里的荷,是大自然的壮美,是生命的热烈绽放。苏东坡的荷,是对生活的领悟,是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千百年来,人们赏荷、写荷、咏荷、画荷,用荷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绘尽世间的万千风华。

  我静静伫立湖畔,目光再次投向那一片荷塘。风过处,红蕖摇曳,比往年更显动人。这片饱含着宋韵风雅的荷塘,即便来年未必再相见,却已在我心间……

浙江工人日报文艺范 03荷塘宋韵 徐妮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