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总工会领导吕志良、胡柯莅临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详细了解大国工匠人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张霁明的创新成果。 记者任杰 摄
记者李凡、任杰报道 九月山城,秋风送爽。9月23日~26日,以“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设有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百位工匠心语、闭幕式等六大主要活动,并专门设置了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汇集了1700多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连日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内人头攒动、星光熠熠,来自全国各地的265名大国工匠、各级工匠人才以及专家学者等8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匠心盛宴。洋溢着浓郁浙江特色和工会辨识度的创新实践也在本次大会中精彩亮相,位于展厅中心区域的浙江馆,以“匠琢千年 浙造新生”为主题,以“匠才—匠造—匠魂”为脉络,立体展现了浙江工会通过培育工匠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卓越成果,吸引了众多工匠、职工代表和市民朋友驻足交流。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志良,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柯参加大会。
大国工匠人才+11,浙江匠才培育经验走在前列
“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自肇始便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劳动创造、驱动产业创新的时代使命。
本次大会期间,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浙江就有11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植根于浙江工会多年来深耕不辍的匠心培育沃土。自2020年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以来,浙江省总工会探索形成了以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为引领、以工匠学院体系化建设为支撑、以“一人一策”培养服务为特色的“工匠人才”培育体系,有力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特别是今年以来,更是创新启动了“一人一策”大国工匠培育计划,建立了“个性化+全周期+协同式”的三位一体培育模式,为匠才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培育大国工匠15人,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50人,省级工匠2699人,市级工匠5620人——一支梯次合理、素质过硬、活力迸发的工匠人才队伍已然成型,他们每个人的淬炼履历,都将汇聚成推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工匠精神,既在于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在于面向未来的创新。未来我将带领团队持续不断攻关,用我们手中的‘焊枪’,为‘中国智造’贡献光和热。”大国工匠人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副经理陈立虎说。
劳模工匠助企行2.0,浙江试点工作经验勇立潮头
汇聚劳动智慧,服务企业发展,助力产业腾飞,是时代赋予劳模工匠的光荣使命。本次大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了“劳模工匠助企行2.0”行动计划,这不仅是对这项品牌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为广大工匠人才服务社会开辟了广阔天地。
这次升级推出的2.0版本,充分吸纳了1.0版本时期全国首批试点省份的宝贵实践经验,浙江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浙江打造的‘劳模工匠助企行驾驶舱’智能平台,企业可便捷发布技术需求,AI系统即时响应,平台检索到需求后会精准匹配并推荐相关领域的劳模工匠,这个时候,像我这样的人就有‘闪亮登场’的机会了。”刚从大会直播间离场的大国工匠人才、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焊工葛小青,热情地在浙江馆充当起了临时讲解员,幽默地向现场参观人员介绍起了浙江劳模工匠助企行智能平台的运作模式。
“劳模工匠认领企业需求后,双方即可正常开展后续服务对接。待服务完成后,双向评价机制自动生成积分,成为助企行榜单的重要依据,激励良性循环。”浙江省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自2023年9月以来,浙江已累计开展劳模工匠助企服务13545人次,解决问题10472个,产生经济效益超17.9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助企行平台系统,实现劳模工匠智能化参与社会服务的新突破。”
工匠交流空间∞,浙江职工创新创造亮点纷呈
走进大会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宛如置身于一座浓缩了“中国制造”精华的科技博物馆。移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此交相辉映,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故事。
浙江馆此次带来的最大亮点,当属由全国劳模、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秦川团队携手宇树科技联合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强化学习运控系统。“看到一个机器人可以有模有样地演练传统武术,很有意思,也很好奇背后的技术逻辑。”多位前来参观交流的工匠人才纷纷表示。据了解,这套系统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核心模块,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同时亮相浙江馆的还有自行式四足机器人、多旋翼物流无人机、江丰电子Endura13靶材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和以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等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创新力作,充分展现了浙江在新兴产业赛道的突破性进展与全球竞争力。
有限的150平方米展陈空间,无法完全承载浙江与各地工匠之间涌动的欣赏之情与深厚情谊。好在,场馆有界,而交流无垠。大会期间,大国工匠竺士杰、黄金娟等受邀参加主论坛,大国工匠人才张中华、张霁明等在工匠面对面、职工创新成果路演活动上分享真知灼见,全国先进工作者沙丽受邀在巾帼工匠分论坛作主旨演讲……他们以各自的成长传奇与突破成就,共同镌刻下浙江职工群体创新创造的精神高度与价值追求。
盛会终有落幕时,但创新征程永无止境。浙江的工匠人才队伍,正以昂扬姿态,向着新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