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显瘦 摸着有肉

“脂包骨”:你的瘦是真健康吗

浙江工人日报 2025年09月29日

  “摸着软软糯糯,晃一晃还像水一样会流动……”最近,一种叫“脂包骨”的身材在网络上突然火了。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外面几乎都是脂肪,肌肉含量很少,这被网友戏称为“脂包骨”。

  有人觉得这种身材“像棉花糖一样可爱”,甚至羡慕不已。但事实上,“脂包骨”并不是健康的象征,而是一种隐藏风险的畸形审美,甚至有人称它为“最差体质”。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种“脂包骨”身材。

  看似柔弱,内藏风险

  人体的基本结构中,肌肉附着于骨骼上,是人体活动的动力系统,而脂肪则包裹在肌肉表面和内脏间隙。

  “脂包骨”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身材苗条、体重偏轻、肌肉量不足,但体脂率却偏高的人群。简单来说,就是本该在骨面占据大量空间的肌肉却几乎“缺席”,让骨骼和皮下脂肪来了个近距离接触。

  从身体成分来看,虽然这类人群体重可能正常甚至偏轻,但体脂率常达25%~30%,甚至超过30%(健康范围一般为20%~25%),而肌肉量往往不足25%(健康标准应为30%~35%)。

  拥有“脂包骨”身材的人外表看似纤细,身体成分却不达标,属于“瘦胖子”状态,这就是临床所说的肌肉减少性肥胖。

  很多人以为只要BMI在正常范围内,就代表身体没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体重轻、BMI正常,并不等同于健康。生活中有不少看起来瘦瘦的人,体检时却可能查出脂肪肝、高血脂等问题,同时还容易感到疲劳、精神不振——所以,光看BMI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

  一句话总结:你以为的“瘦”,可能只是脂肪藏得好,但肌肉却悄悄溜走了。

  那么,为什么会变成“脂包骨”?“脂包骨”的形成是长期生活方式的结果:有些人不运动或只做有氧运动,肌肉逐渐流失。有些人少食或高糖高碳饮食,只追求体重下降,忽略营养均衡及肌肉量的维持。有些办公族和学生由于久坐学习办公、活动量少、不晒太阳,容易导致缺钙、缺维生素D,并造成基础代谢率下降。此外,睡眠不足与高压状态也会影响激素分泌,让肌肉合成受阻。

  如何改善“脂包骨”

  好消息是,“脂包骨”并不是不可逆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从“假瘦”蜕变为“真健康”。

  增加力量训练:肌肉才是健康的底气。哑铃、杠铃、自重训练(如深蹲、俯卧撑)等抗阻训练都能有效刺激肌肉生长。每周至少2~3次:规律的力量训练能显著提升肌肉量与基础代谢率。不要怕“变壮”:很多女性尤其容易担心练出“肌肉块”,但实际上,适度训练只会让线条更紧致。

  ▲小贴士:初学者可以从弹力带训练或徒手动作开始,逐步增加强度。

  合理膳食:吃得对,才能练得好。增加蛋白质摄入:鸡胸肉、豆腐、鸡蛋、牛奶等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控制精制碳水:减少白米饭、甜点等高GI食物,避免脂肪堆积。补充健康脂肪:如坚果、牛油果、橄榄油,有助于激素平衡与肌肉修复。

  ▲小贴士:每餐都要有蛋白质,别让训练白费。推荐大家使用211饮食法,每餐50%蔬菜,25%鱼肉蛋豆制品,25%主食。拿你的拳头来比对:2拳头大的蔬菜+1拳头大的鱼肉蛋+1拳头大的主食。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动起来,别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哪怕只是走动几分钟,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日常活动量:快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保证睡眠质量:肌肉修复与生长在睡眠中进行,睡不好,练也白练。

  ▲小贴士:别熬夜刷剧,你的肌肉在夜里等你修复它。

  “脂包骨”身材提醒我们,健康不只是体重数字,更是身体的组成与功能。与其追求“纸片人”身材,不如打造一个“有肌有力”的身体。毕竟,真正健康的瘦,是能跑能跳、能扛能提的那种,是“有肌有力”的瘦。

  所以,下次你照镜子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真的瘦,还是假瘦?”如果答案是后者,那就从今天开始,练起来吧!

  (来源:健康杭州)

浙江工人日报健康态 03“脂包骨”:你的瘦是真健康吗 2025-09-29 2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